立即下载
望云峰丨贺显华:岩背:一个生机勃发的小山村
2024-07-19 15:38:53 字号:

雨过天晴,太阳从云层里跳了出来,刚沐浴过的青山在阳光的照耀下焕发出蓬勃的生机,远处的河流像一条飘飞的玉带,飞鸟在蓝天白云下纵情欢歌,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呈现在眼前,陪同我采访的县文化馆副馆长张伟赞告诉我:这个地方就是美丽的岩背村。

我们在焕然一新的村部下车,漂亮的办公大楼和干净整洁的文化广场令人精神焕发。一位青年笑容满面正朝我走来,他和我握手后,向我介绍:“我是岩背村委会秘书,叫邹代细。”看上去,他年纪不大,穿着朴素,富有激情。我随他来到村部办公室,向他说明采访的意图。邹代细略沉思了一下,侃侃地打开话匣子:“我们村位于隆回县西北部,是隆回与溆浦两县交界之地,属高寒山区。全村有8个组,373户,1244人,山林面积广,4300多亩,水田少,仅700余亩,是典型农业村。以前,村里很贫穷,村民收入少,生活苦,靠种田过日子。青壮年都去外地打工,留在村里的是一些体弱老人,几乎成了‘空壳村’,哪说得上发展了。由于村里穷,没有钱,公用设施落后,村部办公楼破旧,更谈不上有文化活动中心,公路是黄土路,没有硬化,下雨天就是泥巴路,河道淤堵、崩塌,经常引发洪灾,田地里农作物遭破坏、减产是常事。老百姓和党员干部看到村里这种情况,都感到失望和迷茫,提不起工作干劲和激情,生活没有盼头,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真叫人愁得慌。”邹代细说起村里困难,表情显得很凝重。

县里了解到岩背村的实际情况后,决定派出帮扶工作队。2021年5月18日,县委宣传部派出了由王长源任队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宏斌和肖小平任队员的驻村工作队,这是一个天大的喜事,让老百姓看到了希望。工作队长王长源、陈宏斌和肖小平第一天到村里就进入了工作状态,召开村支两委干部座谈会,听取情况汇报,然后部署工作,到村民家进行走访,了解情况。村干部心里相互嘀咕:看他们的样子,不是走过场,是真心实意帮扶我们村了,村里来了贵人,老百姓有盼头了。队员陈宏斌是一位农村工作经验丰富、善于把脉农村问题的干部,他年近六旬,但干劲和闯劲不输年轻人。当组织安排他去瑶山偏僻的岩背村帮扶时,他二话不说,欣然接受。他不管晴天或雨天,不是在低保户家,就是在脱贫户家,每到一户农家,热情地向村民问长问短,揭锅盖、摸床铺、看粮仓,查看他们的生活情况,把看到的情况认真地记录在随身带的本子上,然后,他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鼓励村民战胜困难,寻找合适的致富路子。有的村民感慨地说:“宣传部派来的干部派对了,陈部长是一个热心人,没有架子,是老百姓的贴心人,这样的好干部来帮扶我们,村里不变样才怪呢。

驻村工作队不搞花架子,真心实意为民办事,为老百姓谋幸福,这个村就有希望,就有盼头。

为了搞好岩背村的乡村振兴,2021年6月15日,时任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奉锡样带队到村里进行现场办公和实地调研,召开党员、干部和群众座谈会,他从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文旅融合、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人才储备等方面谈了看法,提出把岩背村打造成省级示范村,希望岩背村的乡村振兴走在前列。他语重心长地叮嘱工作队成员:一定要改变岩背村落后的面貌,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引导村民发展特色产业,提高他们的经济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增强造血能力;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保护生态环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思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聚民心、兴文化、展形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队要紧跟县委和县政府步伐,把握新时代脉搏,努力把岩背村打造成美丽、富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021年8月,陈代林调任部长,从奉锡样手中接过岩背村乡村振兴的重任,他和常务副部长魏志坚多次到村里现场办公,帮助工作队和村里解决了一些多年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和难事,为岩背村的发展倾注了不少的心血。2022年5月份,雷勇任宣传部部长,他一上任,就到岩背村调研走访,要求大力发展乡村经济,从文旅融合上做文章,搞活旅游经济。他仔细察看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了解到村里还有部分建设项目资金没有到位时,他亲自协调相关单位落实好资金。

有三任宣传部部长的支持和关怀,岩背村的面貌一天天的在变化,从一个丑姑娘变成一个美丽的新娘。

县委宣传部驻村工作队驻村后,制定了哪些工作目标呢?我问秘书邹代细。他们制定了八大目标:在三年时间内,把岩背村打造成隆回县乡村振兴示范村;抓住产业做文章,发展金银花和特色果猪产业,把金银花扩种到500亩,建苗圃5个,扩种猕猴桃500亩,农户养土猪要有80%;建立三大合作社,金银花生产销售专业合作社,金银花苗木繁殖销售专业合作社,特色养殖专业合作社,走‘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硬化四条砂石路,解决交通不便问题;建设重点项目,改造村部办公楼,修建文化活动中心和文化长廊;安装路灯,亮化村主干道;美化农家院落,盘活庭院经济;修复崩塌的河道,杜绝水患。邹代细扳着手指头,依次给我列出来。

这些目标大都是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提升,如果实现了,乡村振兴的成效也就显示出来了,岩背村的发展将会红红火火。

工作队的目标都实现了吗?我问邹代细。当然实现了,没实现怎么向老百姓交待呢?各个项目的完成,村里的发展变化,宣传部领导操了不少心。邹代细动情地对我说我们村里乡村振兴最耀眼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泥巴路变成硬化路,要想富,先修路,这是干部和群众的共识。当时村里还有2.3公里公路没有硬化,1.5公里公路没有窄改宽,村民呼声很高,盼望村里把路的问题解决好,驻村工作队便把修路的问题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多次与县交通局协调,请求把岩背村的公路硬化纳入全县公路建设计划,并安排经费完成修路任务。去年,我们村里的公路都修好了,老百姓看着平坦的水泥路,都开心地笑了,争着到新路上走一圈,体验走硬化路的感觉。有的老人感慨地说,‘岩背村老百姓走了几百年的泥巴路,县里的工作队给咱老百姓做了大贡献,把泥巴路变成水泥路,再也没有了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现象,真叫人高兴啊!’修路给老百姓带来了好处,他们打心里眼佩服工作队,相信工作队是一心一意为村里干实事,不是来摆花架子的。工作队在群众中的威信也高了,号召力增强了,开展工作也顺手了。村干部邹代细对工作队赞不绝口。

路修好了,老百姓又有了新的希望,盼望公路边装上路灯,方便晚上行车、走路。驻村工作队听了,觉得群众的要求合理,建议村支两委把村道的亮化工程提到议事日程,村里多次召开党员组长会,讨论装路灯的事情。村主干公路近10公里,按每30米一盏灯规划,需要安装230盏路灯,这可是一笔大开支啊!可是,村里为难了,拿不出钱啊,怎么办呢?工作队也一时拿不出好办法,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时任县委宣传部部长陈代林和现任部长雷勇了解情况后,先后到岩背村现场办公,指示要克服困难,想办法解决群众的合理要求。他们表态说:先把路灯装起来,钱的问题,部里想办法解决。有了领导的支持,工作队和村里就有了信心,谋划着怎样把事情办好。

谁来牵头承担亮化工程呢,正当村里为难的时候,五组村民胡忠楚,一个热心公益事业的村民,他站了出来,愿意承担风险,垫资为村里安装路灯,大家为他的举动点赞。在装路灯的过程中,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干部全程监督质量,对杆高、杆材、红色中国结、灯的亮度,甚至安装的方法都要查验。老百姓说:事无大小,都在工作队心头,我们放心了。村里的公路都装上路灯,晚上村里不再漆黑一团了,亮灯的时候,一排排明亮的路灯,把山村照耀得亮堂堂。有的村民说:村里的夜晚亮堂了,老百姓的心里也亮堂了。有了村民这句话,我相信,岩背村的未来也会亮堂起来。

你们村部建设得漂亮,跟城里的社区能比拼了,村干部很有能力啊!我由衷地称赞。

村部建设比以前变化大呢,以前是破旧的办公楼,现在是崭新的房子,办公设施一应俱全,村里办公条件好了,村干部干事比以前都要有干劲,这要归功于县委宣传部和驻村工作队,他们努力跟县里领导协调,筹集资金,比自家建房子还上心,房子建成了,领导们才放下心来。你看,村部建设得漂亮、大气,村民都觉得是干事业的地方,他们看着心里就舒畅,干事的热情就涨起来了,老百姓一旦有了热情和激情,什么事就能干好。有这样优越的办公条件,村干部也都加倍努力,和工作队一起把村里的事情办好。邹代细动情地对我说。

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保水治水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岩背村有一条纵贯全村2.6公里长的岩山湾河道淤堵严重,沿途多处崩塌,由于缺资金,多年以来一直没治理,每逢春夏下大雨,就引发洪灾,洪水侵袭两岸农田,水稻遭到破坏,减产或无收,村民一直盼望治理水患,让农业增产稳收。驻村工作队察看后,向县委宣传部汇报了情况,县委宣传部领导说:粮食是群众的饭碗,是群众幸福的保障,粮食增产稳产离不开水利,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们要下决心,想办法,千方百计把岩背村的河堤修建好。有了部里领导的支持和重视,驻村工作队和村里就把治理水患的工作当做大事来抓,请求县水利局把岩背村的河堤纳入改造计划,安排经费治理河道。

冬季是水利建设的黄金时期,如果不抓住这个农闲的时间修好河堤,转眼就到了下一年雨水较多季节,河里涨水,农田又要遭殃了。资金没到位,怎么开工啊!又有谁愿意冒风险垫资来修河堤呢?驻村工作队和村里干部心急如焚。“不能再拖了,今年年底一定要把河堤修好,让明年村里的农业生产增产丰收。宣传部领导在村里现场办公时坚定地说。村里马上召开党员、组长会议,对修建河堤工程项目进行投标,村民胡昌任、伍柳云的工程队承诺垫资修建河堤,并承诺两个月内完成河堤改造任务。河堤采用混泥土和大块石料,按照合同标准施工,这样的河堤才能牢固,能够承受洪水的冲击。

我站在新修好的河堤上,看着从远处流来哗哗的河水,河水清澈见底,河里不时地游过几条小鱼,在水里还摇着尾巴,好像在说:这才是我喜欢的家!陪同我采访的县文化馆诗人张伟赞看了鱼翔浅底的情景,诗兴大发,水中游鱼情意长,涟漪荡漾情更浓。张伟赞的诗,一语道破了县委宣传部与老百姓之间的鱼水深情。是啊!鱼儿懂感情,对改造了的河流有着深深的情意,更何况人呢,人比鱼儿更懂得感情,更懂得感恩。村干部邹代细说:这条河流淌着县委宣传部的深情,流淌着老百姓的幸福,见证了县委宣传部对岩背村老百姓的深厚感情,见证了乡村振兴给老百姓带来的福祉。我听了他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对县委宣传部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驻村工作队陈宏斌说:我们要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把岩背村建设成省级示范村。

我想:有县委宣传部的强力支持和厚爱,有驻村工作队的辛勤努力,岩背村的乡村振兴一定会快马奔飞,冲出湖南。

我来到文化活动中心,外面走廊上摆放着永远跟党走实践乡村振兴战略的牌匾格外醒目,令人耳目一新。二楼外墙上贴着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国运强抢占文化制高点,引领文明新时代红色标语,给人有一种浓浓的文化氛围。里面有图书室,摆放着文学、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图书,有许多的村民在看书。我和一位看书的小伙子聊天,他告诉我:自从村里设立图书室以来,他就经常来借书、看书,学了许多养殖的知识,学会了养山羊、山鸡的技术,开办了养羊场和养鸡场,招纳了一些乡亲就业,他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我们要为乡村图书室喝彩,让更多的人在图书室里扬帆起航。

在文化广场的一边,新建了文化长廊,它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上面盖着琉璃瓦,两边嵌有雕刻的木窗花,展板上的内容丰富多彩,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民公约、村民道德规范以及爱护环境、勤俭节约、助人为乐、邻里和谐、孝老爱亲等文化知识融合交汇,集文化学习、政策宣传与警示教育于一体,采用图片、漫画、文明标语等各种表现手法,将各类知识生动活泼地展现在村民面前,在展板上,还展示了党的二十大内容,展示了乡村振兴的内容、行动方案和岩背村首届六好先进人物事迹,是村里精神文明和道德新风建设的一个亮点。

这些受表彰的先进人物,有的是互敬好婆媳、有的是和睦好夫妻、有的是孝顺好儿女、有的是教子好父母、有的是和谐好家庭、有的是互帮好邻居。他们在村里能起到示范引领村民崇德守法、向善向美,能够弘扬传统美德,展示时代新风尚。村里表彰六好”先进人物,得到县里大力支持,县委宣传部主要领导多次指导并提出一些建议,为活动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基础。”秘书邹代细向我一一介绍。

在乡村文化振兴方面,县委宣传部和县文联很重视基层文化建设,在我们村里打造楹联文化样板工程。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黄胜男和县文联主席廖敦平组织全县一流的书法家和楹联家书写对联。全村有373户,每户都能分到一幅免费的红木对联,村民把它挂到堂屋大门两边,显得漂亮、大气,又有文化氛围。邹代细自豪地对我说。县里一位领导称赞说:这是振兴乡村文化的新点子,好举措,优秀传统文化扎根乡村,提升老百姓的精气神,助力乡村振兴。所有的对联都充满正能量,有的对联是赞美乡村振兴,有的是赞美岩背村,还有的是赞美新时代、新气象,村民都喜欢。县委宣传部和县文联给村民挂红木对联,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又让村民从对联中受到教育和启迪。

除了挂对联受群众欢迎外,县文联组织的迎新春文艺晚会也受群众喜爱,作家协会、音乐舞蹈家协会、戏剧家协会把地方特色的风土人情、发展变化、先进人物和感人故事融入文艺创作,编排成歌舞、小品、快板等丰富多彩的节目,搬上舞台,生动、直观地呈现给群众,这些节目接地气,与群众交心共情,有的村民说:县里的文艺晚会很符合乡村老百姓的口味,有乡土味道,唱出了老百姓的心里话,我们喜欢看。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乡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是传统文化的根基所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文化自信为乡村振兴提供持久的精神力量。

文化的种子在岩背村破土而出,开花结果,文化振兴的理念在乡村已深入人心。那么产业振兴又是如何的呢,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小山村的经济翻天覆地的变化。岩背村是一个典型农业村,集体经济非常薄弱,每年的年收入仅8000元。驻村工作队进村后,工作队员就挨家挨户调研,摸清了村里的发展情况,针对村里的地形高度和传统的种植情况,决定在全村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以绿色特色产业的发展引领乡村振兴。邹代细扳着指头向我一一介绍村里绿色经济的发展情况:岩背村联合龙坪村与鸿利药业公司创办金银花产业园,金银花种植面积达400多亩,劳动力就业人数有120余人,每人每天的平均工资有150元,年收入超4万元,一些贫困家庭就摆脱了贫困,村里能从产业园中获保底利润8万元,另外还有分红。县委宣传部和驻村工作队对金银花产业很重视,大力抓产业发展,2021年农户种金银花面积是1500亩,到2025年计划扩大到2500亩。由于金银花种植面积广,种的农户多,村里就成立了金银花生产销售专业合作社和金银花苗木繁殖销售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300多户,合作社给农户提供苗木和种植技术,帮助农户把金银花进行初加工和销售,种植户每年收入有3、4万元,有的高达10万元,金银花成了村民的金饭碗

正是采摘的季节,我们来到金银花基地。满坡满岭的金银花,在阳光的照耀下,像一团团闪闪发光的金子。这哪是什么金银花基地,分明是金山银山!我惊呼。山上的村民正在紧张忙碌着,一篓篓金银花摆放在路旁。在树丛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引起我的注意,他背着背篓,双手不停地忙碌。我走过去向他打招呼:老人家,忙啊,快摘完了吗?今年的收成好吗?儿女们都在广东,工作忙,没空回来,多亏了县里的工作队给我帮忙,摘了大部份,真的,好感谢他们啰。老人对工作队充满了感激之情。“好累啊,要多休息呢!我一边给老人帮忙摘金银花,一边和他聊家常。累一点不要紧,看着一篓篓金银花,我心里就甜透了,背篓里装的是满篓钱啊!老人喜滋滋地说。背篓里装的是‘金山银山’,装的是瑶山的幸福生活啊!老人哈哈大笑,夸奖我会说话。

我留意到周围有一些人正在欣赏金银花的美景,有拍照的,有画画的,那些人好像是城里人,都在夸赞瑶山漂亮、富饶,说金银花是人间的幸福花

我抬眼眺望,远处青山如黛,绿水绕山,像层层金浪的金银花山被青山绿水围绕,我想起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这里正是绿色发展理念的实践,老百姓从绿水青山中获得了金山银山

我们从金银花基地翻到另一个山坡,那是猕猴桃的家园,已经挂果的猕猴桃树安静地躺在架子上,果农生怕猕猴桃树承受不住身体的重量,给它们安装了竹架子,树上到处挂满了毛绒绒的果子,就像一个个毛孩子,在果农的盼望中成长,那是果农生活的希望。一个猕猴桃果约有多重?一斤果子能卖多少钱呢?一棵树能给果农多少收获?我问道。大的果子有半斤,一斤能卖5块钱,一棵树能产果50斤以上,至少能卖300元。邹代细笑嘻嘻地说。一个果子就是一个金元宝,一棵树就是一棵金银树,这山坡有几百亩,这里就是‘金山银山’了。我感慨地说。猕猴桃种植面积目前只有200亩,到2025年,村里要扩大到800亩,给猕猴桃建一个大家园”,让这个“家园”为果农生金产银。”邹代细说出发展猕猴桃的规划。“到2025年,我会重来这个地方,来看这个生金产银的家园”。我回应邹代细。

在山坡下,有一大片平地,以前,是水田,种水稻,现在改种玉竹。我在岩背村采访时正是夏季,田地里的玉竹长势旺盛,绿油油的一大片,在微风中摇曳,就像是绿色的海洋,绿波翻滚。据秘书邹代细介绍:村民种植玉竹面积有500亩,180余户种植,每亩地能产玉竹5000—6000斤,高产突破10000斤,鲜玉竹每斤价格约8元,每亩地收入约4万多元,对于种植户来说,这是非常不错的收入。虽然周期是2—3年采收,但每年的平均收入还是可观的。目前玉竹市场需求量大,价格稳定,有一些村民靠种玉竹发了财。

发展绿色经济,让绿色成为发展的底色,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增加了收入,让“绿”变为“金”。岩背村绿色经济的发展,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辅相成的典型范列,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成功实践。

种植产业把岩背村推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村民从种植产业中尝到甜头,分到了红利,摆脱了贫困。“岩背村养殖产业发展得怎么样啊,是不是也和种植产业一样红火呢?”我问秘书邹代细。“县里工作队从驻村第一天起,就调研了每一个村民小组的养殖业,他们认为养土鸡和土猪是有前途的,是一个有前景的产业。土鸡价格高,市场销量大,村里就动员农户发展土鸡产业。农户把土鸡拿到市场或酒店销售,价格30元一斤,平均每只鸡能卖200元钱,有的养鸡户每年能有一、二万元收入。养猪没有养鸡普遍,养土猪虽然成本高,周期长,但猪肉价格高,利润获得多,村里有几个养猪大户,发展好,是村里养殖业的带头人。”邹代细简要地介绍了一下情况。

我去采访一个养猪大户,叫伍贤超,一个壮实的中年男子,憨厚的神情显示他是一个勤劳的人。他早年在外务工,做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工作,工资不高。县委宣传部驻村工作队在村里帮扶养殖户发展养殖业,他决定趁这个时机,回家养土猪。他说:“我养的猪是正宗的土猪,城里和乡下人都喜欢吃。每逢过年过节,城里许多人来订购,有时还供不应求。土猪肉的价钱一般是30元一斤,大的猪有猪肉300斤左右,可卖得近一万元。小一点的猪也能卖5000元以上。一年出栏近100条猪,毛收入至少50万以上。”伍贤超看着猪栏里膘肥体壮的猪,笑盈盈地和我聊起“养猪经”。他是一个热心肠的人,还把养猪的技术和经验传授给乡亲们,叫他们也发展土猪养殖业。

老百姓致富了,村集体是如何富起来的呢?工作队和村支两委有什么妙招让村集体的经济实现突破呢?我带着这些问题向村干部邹代细寻找答案。

“工作队驻村前,村里的收入只有龙坪电站分红0.8万元,没有其它的收入来源,银行里没有一分钱的存款。2021年5月,工作队进村后,调研了村里的经济收入情况,提出建设美丽乡村与产业振兴要结合起来。怎样才能把村集体经济搞上去呢,工作队提出要在产业和劳务两方面下功夫、做文章。工作队和村支两委根据村里实际情况,定下了集体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头年打基础,第二年上5万,第三年上10万,以后逐年增加。”邹代细说。

“目标是好的,怎样才能实现呢,采取什么发展途径呢?”我问邹代细。

“发展途径是有的,首先是成立村级劳务公司,这是村级集体企业,可以承包村内村外工程项目,实行‘工程统包,项目统建、帐目统作,除了应该开支的,剩余都是集体的’。去年村里实施了两个50万元以上的项目,按10%的利润计算,获得收入10万元。劳务公司介绍村民去外地务工,还可从招工单位获得劳务介绍费。然后村里搞光伏发电,把村部大楼平面屋顶出租给投资方,投资80万元,建立了一个100千伏的光伏发电站,每年获得收入7—8万元。最后,搞产业合作,从中提成,村里从乡村振兴项目资金中拿出钱,设立产业引导资金,扶持10个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与每个产业合作社签订合同,从产业合作社收入中按比例提成,作为村集体收入。”村干部邹代细说出了村集体致富的密码。

岩背村发展集体经济使出“三板斧”,村集体经济像一架马车,大步地向前奔跑。

2022年,岩背村集体收入突破20万元。由于乡村振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市里传来喜讯:岩背村荣获“邵阳市文明村”称号。

岩背村由一个贫困落后的小山村蝶变成一个生机勃发、欣欣向荣的美丽新村,有力地证明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无比正确性。岩背村的变化,归根到底是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结果,显示了乡村振兴的巨大力量。

来源:隆回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贺显华

编辑:周 颖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